![]() |
| redpaper.wordpress.com |
由於國外心理學界對“正念”的研究,"正念"正在被心理學界所接受。這裡要問的是心理學的正念與佛教的正念有區別嗎?可以這樣回答,在原理上是沒有區別的(覺知、不回避體驗、接納及理解無我),但他們在目標和形式上卻是存在很大區別的。如果只是單純學習佛教的正念,當然如果得法的話,會對身心產生一定幫助,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真正靈活運用到臨床的互動中去。~
![]() |
| actoflove.hkskh.org |
![]() |
| rgxlzx.com |
![]() |
| c.chinavisual.com |
在一次工作坊課程裡,老師要我們找一個故事情節的主角,當時我想到電影「人工AI」的主角小童星~Hally Joe Osment(哈利喬奧斯蒙),我喜歡他的純真、善良,以及為了愛與理想永不放棄!人工智慧小孩是電腦科技的產物,為了撫慰人類失去健康小孩的父母所製造的,但當人類小孩病癒後,他便永遠的被拋棄了。被賦予情感、可憐的人工智慧小孩,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即使過了幾千年,星球世代交替,當外星人救醒他時的第一個願望,仍是希望看見媽媽,喚回母親的愛,作個母親的好孩子,祈求仙女幾千年後,換得一天與母親共處一天的願望。人工AI的小孩捨不得離開母親視線,即使一眨眼也不願意,他要用幾千年積聚於一日的渴求,換得母愛滿溢小小心房,永永遠遠~
從古至今無論是東方或西方,人類總想藉由許多的方式改善生活與生存的環境,讓自己過的更舒適與安逸。在西方古文明的希臘與希伯來文化,認為透過邏輯思辯與科學驗證,可以達到完美的人。而近代的西方,人們追求理性主義,只重視理性思考所得到的知識,而將思考與情感分隔,認為思考才是理性的,使人變成思考的機械,忽略了精神心靈的需求與潛能,而本土追求西化的結果亦逐漸向物質科學看齊(孟祥森譯,1994)。近年來慢慢有學者發現忽略心靈的危機,因為物質文明所帶來的心靈空虛,造成焦慮、不安躁鬱與絕望,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