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26, 2013

四念處在西方心理學中的發展歷史~下


七、安置平等心

    心念的去中心化,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安置平等心。對於好的感覺以及壞的感覺,都能夠以平等、中立的心態去面對和理解,而不是趨樂避苦。趨樂避苦只會帶來更多的煩惱,而不是平靜。
    但大家也不要走到另一個極端去。「徐老師說了,越想平靜越有煩惱,那麼我就不追求平靜了,坐在那裡瞎想就好了!」那就不是正念的修習了,那是放逸。正念的修習是什麼呢?你對心中出現的情況是知道的,並且你知道每個心念都沒有本質,都是變化不定的。 

星期四, 3月 21, 2013

四念處在西方心理學中的發展歷史~上

作者:  徐鈞
感謝書會老師資料的提供


    在座的同道和同學們這幾天一直在進行正念訓練。今天,我給大家簡要介紹正念在心理治療中的發展歷史。國際心理學界和腦科學研究界早已大量運用正念,然而目前中國的心理學界對正念還運用得比較少。

一、止禪與觀禪

    正念,巴厘文SatiSati包括七種含義:隨念、記憶、覺察、憶起、憶持、緊系目標、不忘。
    正念有兩種成分:止禪與觀禪。關於這一點區分,西方人用了幾十年時間才弄明白。起初許多西方的心理學家不了解止禪和觀禪的區別,以為佛教的觀禪就是在打坐中把心專注在一個目標上面,其實那是專注一境的止禪修法。

    在這次禪修營中所學的正念(或譯為內觀)的方法,以及現在西方心理學界廣泛運用的內觀,都不屬於止禪,而屬於觀禪。
    止禪不僅僅在佛教中獨有,這是東方很多宗教都有的內容。大家聽說過道教的「意守丹田」嗎?那就可以算是一種止禪的修習。真正有佛教特點的內容是觀禪。
    觀禪,就是出現什麼就要觀察什麼,對於身心中出現的自然運作狀態都要觀察到,如其實際地觀察。
    我曾經遇到一個人,他說自己學習了內觀之後,看到任何東西都馬上想:「這是無常的」我覺得他訓練的是一種概念,是一種執著,並不是真正的正念。正念,應該對身心在自然的運作當中發生的任何現象都能立即產生觀照,發現這些現象在流淌,每一刹那都在流淌。
    當你靜靜地坐著,好像是不動的,但你會發現你的身心狀態在變化,你注意的目標也在變化,這樣的修行最終可以讓我們徹知無常。
    這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在具體的禪修當中,你肯定會經常犯糊塗,很容易繞進去,搞不清楚某些現象到底是無常的還是常的。在這幾天當中,如果你們感覺自己繞進去了,要在小參的時候告訴宗淨法師,他可能會説明你們變得清醒一點。過一段時間,你通常會又一次繞進去。如此反反復複,你對身心會越來越瞭解,這種瞭解對心理學是特別有説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