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音尊者在台灣時間5月28日慈悲開示如何觀苦受,是安定身心的法,在《相應部》裡《那拘羅父經》和《箭經》。
這是跟日常生活中有關的禪法,那拘羅父及那拘羅母是夫妻。 有一次佛陀和比丘們到婆奇國尸收摩羅山的怖林鹿野苑,那拘羅父及那拘羅母認為佛陀是他們的大兒子,想擁抱佛陀,一人抱一腳,就抱了他的雙腳說,大兒子,為何分離了這麼久? 佛陀說,我和你們此生無關,但過去生多生多世你們是我的父母,那拘羅父有500世當我的父親,多生多世也是叔父、大叔, 那拘羅母也500世做我的母親,多生多世是我的姨母、大姨。初見佛陀,好像睽違多年,再次重逢,比自己親生的兒子更親切。
今生沒有關係,是多生以來有關,《娑枳多本生經》及《法句經》提到兩種原因會相見如故,過去生和對方一起居住過、今生彼此做利益的事。
第二次那拘羅父及那拘羅母再次見到佛陀,那拘羅父說,,世尊,我年輕娶妻後,沒有侵犯過第2個女性,內心也沒有對另一個女性思愛。那拘羅母也是這麼說。
佛陀說,你們下一生要結為夫妻,要修4種法,信、戒、施、慧必須相同。
同信:信念、信仰相同,對業、果報要有信心。
持戒:夫妻,在家居士的五戒,主要是不邪淫。
布施:不只對出家眾,貧窮人家也可以。
智慧:不是權力、勢力、學問、財力,而是智慧,非常重要。
在《增支部》提及結夫妻緣要如何修四法。在《等命第一經》、《等命第二經》 封此對夫妻為與佛陀熟識第一的在家居士。
第三次相見,佛陀教那拘羅父如何修苦受。
多年後這對夫妻大概八、九十歲了。那拘羅父生病,那拘羅母照顧他 那拘羅父想聽佛陀佛陀說法,就自己去見佛陀,放下拐杖、頂禮、退居,他的會報很感人,他這麼說,世尊,我衰老了,我經歷過人生的三階段,從少年、成年中年、現在到晚年,我到老年,也許這次是最後一次見面,我衰老不堪,日子不好過。 緬甸話「衰老不堪」是指體力沒有能力去承受,必須改以靜處世及修行。
那拘羅父說,我年老不堪,一天都不好過。能說個適合老人的禪法,就利益、悲憫我!佛陀說,到第三階段,人老色身非常脆弱是事實,如蛋內薄膜一樣的危脆。 自己色身病痛向老去,身體日益衰老,可有智慧讓這身疼痛,不讓心疼痛。
事實上五蘊色身,離不開病痛,名法,內心會感受身的疼痛,但為什麼我們不會發覺病苦呢? 一是我們不斷改變姿勢,所以沒發現,因為不動勢必會酸痛的。 二是我們沒正念,沒有智慧去覺察,我們沒有覺察病苦,「讓色身疼痛,內心不苦」 這是簡要的修行方法,那拘羅父就歡喜信受,拄拐杖離開。
那拘羅父見了舍利弗,舍利弗是佛陀弟子中智慧第一,他見到那拘羅父顏面清澈,好奇問他,佛陀對你說了什麼法? 你有問佛陀怎麼讓身心不會俱苦,身苦心不苦? 傳音尊者加一句,色身不痛、心不痛,那拘羅父說,我沒問,但我現在年老不堪、行動不便,沒辦法再去問清楚,可以請舍利弗開示嗎?
身心俱痛的原因是,不見聖者、善知識,沒有聽聞善法,對色身執著,認為是我的色身、我的感受,而不知這就是身心的苦受、樂受,對色身外在的執取,我造做的業,我眼睛在看,就是色法跟名法組成,名法就是受、想、行、識,因為執著,不知色身是變異的,因為擔憂,會讓身心俱痛。我的想法對名色法的執著,會讓身心俱痛。要怎麼樣讓色身痛,而心不苦呢?就是觀照色身為名法色法的組成,把它區分為兩元素。第一觀照當下明顯的目標所緣, 第二知道名法、色法的生起有其因緣, 能觀察因果, 第三鎖定明顯的目標所緣,隨著觀照到無常、苦、無我,可以看到名法、色法的無常,截斷慢心,知道苦去除貪, 沒有我可以主宰,有我就是邪見、我執。
對自己有慢心、有貪愛、有邪見,若能體察身心只有名法和色法,知道身心只有名法和色法,就不會受痛。 有身見,看顯著的五蘊生起, 不正確的見地就是身見。 在修行上我們觀照四大,馬哈希的念處禪法觀腹部的起伏,其他可能是觀出入息,就選自己相應的修行。
我們階段性的目的地如下,第一階段培養定力,才能內觀,才能夠承受這個苦受。 比如說三、四天的苦受激烈、強大,對苦受觀照的這個忍受力不到,對苦受的觀照容易氣餒、害怕、嗔怒,這不是用熬的,而是1小時都能容忍、安定、平穩。 不是隱忍,不會咬緊牙床,是內心安定,對苦的觀照度過1小時。 觀照的忍受力如果不佳,效果適得其反。
在觀念上如果要通過苦受,期盼消失,用快樂取代也是不如法。在《大念處經》我們修四念處要消弭, 至少能夠減少貪、嗔恚,不換腿、不換姿勢是忍受力,我們不要用雙盤,用散盤,一前一後,腰桿打直,不聳肩、不過鬆、適中、頭要正,身體定位,內心也要定位,不急迫、不期待、平靜輕鬆。
《那拘羅父經》在概念上,先捨我執的邪見,把它放下, 意思是去除之後,五取蘊才能觀照,內觀,在意思上要拋開對五蘊的執著,知道色身變異老化,色法是我? 非我! 拋開就是捨棄,準備好的狀態,在名法上,內心也是非我, 建立好無我,在《無我相經》佛陀成道的第一個安居月滿月,5天對5群比丘說了《轉法輪經》,第4天就有比丘成了預流聖者,第5天就開始講《無我相經》,不是有我在主宰,不是我內心的操作。如尊者有站、有坐,是順因改變姿勢。沒有我在主宰,對苦受的觀照,不要期待趕緊消失,也不是報復性的觀照,會生瞋心且會沮喪。 心態要調整好,告訴自己,「我為了如實了知苦受而觀照,是真實性的觀照,要細細體察。」
苦受好像穿箭射中色身的痛,不是維持不變的,這是生滅不斷變化的,苦受之後會生起樂受。
QA環節
Q1: 可以多說一些如何從身苦到心不苦嗎?
A:心情浮動無法觀苦受,可以專注出入息,鎖定所緣目標,專注定力會提升,有定力,觀照苦受能力才會增強。
Q2: 密期禪修時,體驗過身心俱苦,還有心苦身不苦。今天尊者有提到如何身苦心不苦及身心不苦。可以請您多說一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準備,然後在密集的時候,比較能夠進入觀的狀態。
A:定力提升,專注一個目標所緣,明天會再細說。
Q3: 觀苦的部分,好像一個第三者觀看,拉開些距離?
A:任何觀照都以客觀態度觀照所緣目標,明天會對這個部分再來說明。
Q4: 記得尊者來台灣帶禪修的時候有提過4種觀照,可以請尊者明天說一下,就是純觀、純止、止觀雙運和先止後觀或先觀後止的操作嗎?
A:好的。
Q5: 請問在色法名法概念上怎麼拋掉我見?
A: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執比較強,就要培養拋掉我見,讓內心處在善法中,如理作意,依佛法想法作意,能妥善的轉念,不善心的不聽不說,不善心轉為善心。
善法,無罪過心及無過患心,會形成善的果報,這判斷原則就是不會傷自己、不會傷對方,善法不生煩惱心(貪、嗔、癡),不期待、不比較(慢心)及不抨擊(瞋心),無罪過心另外一個判斷的標準,就是聖者嫌棄的事不要去做, 惡人損友讚嘆不做,「寧可不受萬人損友的讚嘆,也不受到一個聖者的譴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