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音尊者在台灣時間6月26日慈悲開示,先複習昨日戒清淨至度疑清淨,名色分別智到生滅智,及繼續說明十雜染之智、喜、輕安與樂,及教導四念處禪修之坐禪。
觀禪與止禪
入禪定修ānāpāna,增強定力,定禪,戒清淨及心清淨,增強定力、念處,去除五蓋;正念專注四大或呼吸以培養定力基礎。觀呼吸有定力基礎後可有二種選擇:1.禪定-奢摩他(定禪)與剎那定-毗婆捨那(慧禪)。
慧禪Vipassanā (此次範圍):
七清淨 |
十六觀智 |
特性 |
見清淨 |
名色分別智 |
1.
觀名法色法自性相,特有特性,沒有人我眾生 2.
因果自性相:《六六經》六根門、六識、六所緣 |
度疑清淨 (超越度脫(疑惑),不斷瞄準名色法) 三種遍知-知遍知 |
緣攝受智 |
1.
可接受因&果,過去、現在、未來,多觀照動機,如想做到做,想吃到吃 2.
十二緣起法,無明到結生、四諦教法(貪愛、五蘊、苦諦、因果)、《六六經》及《發趣論》所緣緣 |
道非道智見清淨 |
思惟智 |
⮚ 無常、苦、無我, 觀照無常的《彌企經》及觀照無我的《六六經》 |
生滅智 |
⮚ 六所緣,色/身所緣,無常、苦、無我,大量苦受,觀照後能消失或不能消失,
也不瞋 ⮚ 正確態度,如實了知苦受,覺察後,變強烈/微弱/增減,看定力是否能忍受,或體察消失,或瞬間爆發性,到生滅智,樂受生起 |
智:銳利,六門、六所緣,快速來得及觀察,小心我慢,觀照後生喜歡,阻礙後續觀照,禪師會提醒行者,貪愛、慢等邪見。
五種喜
種類 |
特性 |
例子/佛典故事 |
小喜 |
皮膚顫動,一次性、短暫 |
|
剎那喜 |
剎那間生起、流淚(喜悅,清淨心,禪法眼淚) |
|
繼起喜 |
海浪一波波,岸上平息,會平息 |
|
跳躍喜 |
身體某一部位/全身性 彈出,如手腳頭擺動,內心感覺虛空離地 |
佛隨念,飛去佛塔 |
遍滿喜 |
全身滲透、浸泡喜悅,或強而有力-昏厥、意識停止 如吹氣球、氣體充滿,不願眨眼、張眼之喜悅安適 |
佛陀為善慧菩薩時聽到燃燈佛(喜悅而昏厥)、給孤獨長者到王舍城、劫賓那國王聽瞿曇佛 |
喜,輕安,停止,以捨,所緣微細,看不見,短暫睡著、甦醒,未必睡眠,是精進力不足,定力過強的不平衡。
輕安:不接觸粗慥,不覆藏過錯。身心輕安、輕快、柔軟、適業、練達、正直。
樂:喜悅、輕安,痼疾不藥而癒,安樂增加,無法隱藏,無法控制,遠勝人天界快樂,行者誤以為到了道智、果智,反成障礙,於行住坐臥身心安樂可以觀照,禪師會加以調整,不因行者喜歡(拖久)無法前行。馬哈希禪法對快樂會標記,覺察快樂的生滅本質,確實了知(而非內心喜歡,卻應付、機械式的標記),樂視為苦。
苦像箭刺般,樂視為苦,不苦不樂視為無常。苦受好像穿箭射中色身的痛,不是維持不變的,是生滅不斷變化的,苦受之後會生起樂受。與五欲相應的受、不與五欲相應的受、不苦不樂受又稱為捨受。
禪修指導-坐禪
打坐的的坐姿,結跏趺坐。
坐在坐墊上,雙腿散盤,男平放,一前一後;女,側坐,或散盤。不雙盤,
腿不疊一起,因為施壓會讓血脈不流暢。盤腿一前一後,左右踝觸地,四點觸地穩定。
臀、腰、頭成一條線,呼吸順暢,腰桿打直,上半身筆直,頭挺起來不垂頭,對脊椎不施壓,久坐不會神經痛或產生各種疼痛。上半身,不前仰,前仰腳踝痠麻,不後仰,後仰臀部疼痛。頭不往前往後或左右傾斜,會影響身體,頸椎,下半身不平衡。
手,雙手疊放,放腹部前,如角架支撐,可知道平不平衡。雙手下方可墊布,如感覺火大,可雙手往上或往下放雙膝。
坐高椅時,雙腳觸地,心平靜穩定,不懸空、不倚背(除非生病,因較易昏沉睡眠)。閉眼,不能緊閉眼,因張眼易分心,守護眼根。
四界差別觀,ānāpāna業處禪
介紹訓練緬甸小沙彌的遍禪工具,白遍,這是重複張眼、閉眼的專注訓練。下次再說經行。
QA環節
Q1: 謝謝禪師教導坐禪,請問大部分坐禪時輕盈,有時膝蓋會痛,請問這是甚麼原因呢?
A:打坐和經行要平衡,如果定力不夠,苦受會多。經行可以培養定力,在家練習會忽略經行,經行有助於打坐。打坐狀況好出現機率不多,若狀況好,可以延長,但經行也要同步延長。
文字檔僅供參考,若有訛誤煩請告知以利修正,並以錄音檔為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