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10, 2022

美國 傳音尊者Sayadaw Ashin Ghositabhivamsa 慈悲開示-2022/06/25

 

傳音尊者在台灣時間625日慈悲開示,接續529日後半段的觀樂受開示,如何觀樂受與捨受的禪修系統化學習。

 

將介紹八正道、七清淨、修行毗婆舍那智慧的十六種觀智及三遍知,將彼此關聯列表如下表一:

<表一 七清淨、八正道、十六觀智及三遍知>

七清淨1

八正道

十六觀智2

三遍知

戒清淨

戒學:正語、正命、正業

 

 

心清淨

定學:正念、正定、正精進

 

 

見清淨

慧學:正見、正思惟

名色分別智

 

度疑清淨

 

緣攝受智

遍知

道非道智見清淨

 

思惟智、

生滅智

度遍知

行道智見清淨

 

9種毗婆舍那智慧

斷遍知

智見清淨

 

4種道智

 

1.清淨道論有提到7種清淨,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度疑清淨、道非道智見清淨、行道智見清淨、及智見清淨。

2. 十六種觀智,名色分別智、緣攝受智、思惟智、生滅智、壞滅智、怖畏智、

過患智、厭離智、欲解脫智、審察智、行捨智、隨順智、種姓智、道智、果智及省察智

 

修行毗婆舍那Vipassana次第:

1.   觀照色法、名法的自性相。

2.   因果的自性相(參考六六經》)

3.   觀照動機(因果更清楚,緣攝受智,度疑清淨)

4.   共相(名色法的無常、苦、無我,觀照無常的彌企經及觀照無我的六六經),去除愛、慢、邪見(教授闡陀經註釋)

 

修身念處,在大念處經有14個內容。

ānāpāna安那般那及四大差別內容,馬哈希系統是觀腹部的起伏。觀一個目標所緣,培養定力。定力不穩時,需需對一個目標持續性關照,心清淨穩妥。不要東跳西跳,這無法淨化煩惱、於短時間去除五蓋。

 

觀四大,尤其是觀風大特性,可可遠離煩惱五蓋,有兩種觀照方式,一是持續性專注,對準一個部位集中;一是整體性。如靜坐、經行時,專注於腳的移動,觀風大特性;站立、轉身,整體性觀照。煩惱去除乾淨,心清淨。

 

八正道之3個定學,正念,觀照心沒忘失所緣目標,正精進,努力避免遺漏。讓正念穩定。從心清淨的淨化煩惱、五蓋,到見清淨。

 

名色法自性相,色法四大獨有的特性。色法28種,不用一一觀,入禪定,定力夠,才可以觀。觀四大其中某一大特性即可。名法、色法的自性相,看到自性相,概念自然消除,名法的觸的作用,將所緣與心相會,受有三種,苦受,觀察苦受,不舒適的感覺;樂受,將樂受觀為苦受及捨受。

 

見清淨(名色分別智):看心對什麼執著,對人我眾生等所緣境做觀照。將邪見去除,觀察名色法的自性相。

 

 

1.    名色法自性相

2.    因果自性相(六六經》:禪修掌握因果,觀照因果轉變的特性。

3.    觀照動機(起心動念,因果更加清楚):緣攝受智、度疑清淨及智遍知。如禪師想開示是因,開示是果;行者想聽法是因,聽法是果。並不是由一個創造的神明創造的。

 

 

 眼與色所緣相會是因,眼識是果,六根門、六所緣及六識的因果關係列示如下表:

<表二 六根門、六所緣及六識>

六根門

六所緣

六識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三遍知為智遍知、度遍知及斷遍知,請參閱表一。智遍知,知名法、色法,名色因果。

 共相,名色共同特性,三法印的無常、苦、無我。教授闡陀經註釋行者下手處不同,觀察所緣共相,即去除貪愛。如觀禪,見身的過患性(貪愛),觀察無常生滅不定的苦,面對剎那生滅,體認並削弱、去除愛、慢、邪見,面對死亡。看到執愛、貪著,如對權、財、學識的貪著、慢心。

如止禪,奢摩他,以專注的方式,有效對治色身,觀活人的九個洞口,會流出不潔分泌物,即九種不淨觀,還有三十二身分,對治貪愛,或對死者大體,練習不淨觀。

破除我的邪見,觀身的生滅,體驗無我,任何五蘊生起,滅去,有其因素,滅時,已然滅去,或找不到因,自然滅,可體驗無我,一切非我主宰,也非由神明主宰。

 

在十六觀智,名色分別智、緣攝受智、思惟智,隨著苦受的耐受力增強,如實了知,持續性的觀照,了知無我,一切有因果,面對苦,見清淨,苦的耐受力增強,到達身苦、心不苦,了知名色自性相及因果。但不同行者的感受大不同,對苦受感覺削弱、消失,或爆發、消失。

 

以下說明生滅智前期(微弱階段),雜染的十現象,舍利弗《無礙解道》的十雜染:

「由於光明、智、喜,其心動搖

輕安、樂,由此因其心亦動搖

勝解、策勵、念、捨轉向之捨

貪欲則其心動搖。」

 

首先說光明,修止禪奢摩他,也會見光明,各種彩色,如修佛隨念,自己發光、亮,舍衛國給孤獨長者的貿易夥伴王舍城首羅長者給孤獨長者聽到佛陀要來王舍城就昏厥、甦醒,喜悅心澎湃,徹夜未眠,憶念佛陀,色身光耀,外在黑暗,他以為是天亮,隨自己的光亮前進,往王舍城,沿途經過墓地,踩在屍體上,因害怕、猶豫而光明降低,聽到神明鼓勵他繼續前進,光亮又上升,後來就有每一步值百萬價值的說法。

 

修奢摩他也可見光明。名色分別智到思惟智時光明較弱,不要理會,思惟智的前後觀照不清晰,生滅智階段瞬間生滅定力提升,有智慧敏銳觀察瞬間生滅,散發光明,每個人的光明都不同,智慧不敏銳時,光比較短暫,空間較小;智慧敏銳時,光較長久,光照範圍大。正等正覺的佛陀,遍照十萬世界,首座弟子,遍照一千個世界,光明各不同

 

修毗婆舍那:光明由意根顯現,如天眼由心意識體驗

 

清淨道論大疏鈔提及光明來處

 

《攝阿毗達論》提及心生色,生光明處,有8種組合,地、水、火、風、顏色、香、味、食素,其中火的火界,8色法,時節生色法。

 

修奢摩他見光明滿意或修毗婆舍那對光明起的貪愛、慢心、邪見顛倒,以為到了涅槃,這因見了光明起了障礙,光明是雜染。

 

QA環節:

Q:見不同顏色光明,不予理會,回到呼吸,只見滅去,不見生滅,心不開朗,不敢再見,可以怎麼做呢?

A:從名、色法、自性相、共相到有為相,生滅智超越十雜染,名法色法迅速變化,只看到壞滅,無法開朗、怖畏,見過患、缺點,生厭倦、想解脫、掙脫,

1.如修vipassanā,可以觀察自己的心,實踐心念處,對準不開朗的心觀照,2.如修奢摩他,可以佛隨念,喜悅重建,回味禪悅,3.如厭離,可以出家。

轉修奢摩他,專注並去除不善法,對出入息專注,對光專注,需要宿世波羅蜜的入定機緣,入定機會後轉Vipassana較順暢。修ānāpāna不躁動,穩定、安穩,但操作不恰當會眼疲身累,要跟禪師修。修禪定到涅槃好像搭船到彼岸,直接修vipassanā求智慧到涅槃,若定力不足夠時,好像徒手游泳。


文字檔僅供參考,若有訛誤煩請告知以利修正,並以錄音檔為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