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04, 2012

慈心觀在創傷治療中的運用



ardenwong.com
  一個人在遭受重大的童年創傷如虐待後,有些人會變得對自己非常的苛刻,總是責備自己,攻擊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不值得他人尊重。這種現象在精神分析學中叫做“攻擊轉向自身”,攻擊轉向自身是心理治療師在進行創傷治療和抑鬱障礙治療的時候首先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因為它不但會讓來訪者情緒低落,自尊感降低,喪失治療動機(如果認為自己不配好起來的話),而且有可能會引發來訪者的自殺、自殘行為。~


   攻擊轉向自身表面上看來是針對自己的憤怒和憎恨,而這本來應該是受虐待者針對施虐者的態度。為什麼相反會變成針對自己呢?為什麼受虐待的人現在相反如同當初虐待自己的人一樣開始虐待自己,不但不和施虐者為敵,相反和施虐者一同迫害自己呢?

   這是因為,在這些創傷患者童年遭受虐待時,他們往往還太弱小,無法控制虐待自己的人,更不用說和他們對抗了。而且往往虐待這些孩子的人是他們的父母或者親屬,這就讓他們對施虐者的情感更加矛盾。而攻擊轉向自身在他們當年有助於他們從內心來控制這種施虐行為。如有個孩子童年經常被父母打,藉口就是她不聽話,然後她學會了強烈的自我譴責後,就會想方設法讓自己不要惹父母生氣,成為了永遠不會淘氣的孩子,從而避免了自己被打。但是成年後她仍然不斷保持這種凡事自我批判、自我貶低的態度,就會讓她非常的抑鬱,也不相信別人會對她好,造成人際關係很大困難。

   所以攻擊轉向自身在一個受創傷者的童年,其實是他保護自己的方法,是適應當時的情況的,是孩子們不得已的自我應對殘酷現實的辦法,但是在成年後這種方法將不再適合了。就像一個人冬天遭受嚴寒,差點凍死,一旦他得到溫暖的羊皮大衣後自然會緊緊裹住身體不放,生怕再次面臨危境,即便已經時值暖春,但是在他記憶中仍然是對嚴寒的恐懼,故出門仍然身披羊皮大衣。

   針對攻擊轉向自身有很多的對治方法。其中有一種叫做內在小孩慈心觀,是美國治療師帕內爾發明的,這個方法是她在1976年從美國南傳佛教的兩位長老級人物Sharon SalzbergJoseph Goldstein開辦的內觀中心處學到的。

   內在小孩慈心觀,一般是這樣開始治療師的指導語——

  現在把注意力放到你的心的所在處。從你的心吸氣,呼氣……讓你的呼吸輕柔、自然……吸-呼……吸-呼……感覺你的心正變得柔軟和溫暖。從你的愛心中呼吸。現在想像你的內在小孩正在你心中。愛心是你的柔嫩的小孩的安全地帶。開始給這個小孩自我輸送慈心……”

   (用溫柔的語調重複,注意詞句之間的停頓:)

  願你平靜。願你快樂。願慈愛充滿你。願你遠離恐懼。願你遠離苦惱。願你愉快。願你自由。願你愛人及被愛。”

  使用對你有效的詞語。當你對你的小孩自我輸送慈愛的時候,對你自己默默重複這些詞語。”

  願你平靜。願你快樂。願你遠離苦惱。願你遠離恐懼。願你平安。”

   繼續這種方式,對兒童自我重複慈愛的言辭。在此過程中,有些患者會想像他們的成人自我抱著兒童自我。

   這種慈心觀也可以輸送到別人。指導語如下——

  想像在你眼前是你所愛的人。想像把慈愛輸送給他。就像我希望快樂一樣,願你快樂。就像我希望平靜一樣,願你平靜。就像我希望遠離苦惱一樣,願你遠離苦惱。就像我希望遠離恐懼一樣,願你遠離恐懼。”

   (患者可以重複那些對他有效的話,繼續對他所愛的人輸送慈愛。)

   慈心觀可逐漸擴展,擴展到家人、朋友、社區、城市、國家、世界,最後擴展到整個宇宙。可讓患者想像把慈愛發送給動植物,就像發送給人類一樣。在慈心觀的最後可想像把慈愛輸送給宇宙的所有生命。“願各處的所有生命愉快、平靜,遠離苦惱。”

   當然這種做法就比較接近于佛教行者的慈心的修行了。

   慈心觀也可以一開始就對患者本人輸送。患者觀想自己,說:“願我平靜,願我快樂,願我遠離苦惱……”

   對很多創傷的、攻擊轉向自身的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治療師可以在此時幫助患者針對這一點進行慈心發送,“願我對我緊閉的心具有關愛。”或者“願我打開心扉,接受關愛。” 

   慈心觀也可以對實施虐待行為的人使用。有些患者會自發地對施虐者使用慈心觀,但是,如果過早地出現寬恕,說明他們試圖掩蓋和保護自己內心的傷痛,這時候治療師要注意。在帕內爾模式中,慈心觀和大地呼吸禪定以及EMDR技術往往是合併使用的,這方面筆者另有撰文介紹。

   有些時候,患者無法對自己發送慈心,但是可以對自己的孩子發送,所以,可以首先讓他們練習對自己的孩子發送,其實孩子也是他們自己的一個部分的代表。慈心觀可以交替對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使用,“願我不再自我攻擊,願我的孩子(別人)也不遭受我一樣的苦難。”

   有時,患者們無法“自己”對自己發送慈心,但卻可以想像其他人(如爺爺、奶奶)或一個理想的形象(觀音菩薩或基督耶穌)對自己發送愛心,這也是一種選擇。在這一點上,佛教徒尤其有一些優勢。所以治療師在介紹這個技術的時候,同時介紹此技術的佛教背景往往對患者有鼓舞的作用。

   但也要注意慈心觀的佛教背景有可能恰恰會成為很多來訪者拒絕使用它的原因。很多時候,因為虐待患者的父母或者其他人是佛教徒或者經常到廟裡供奉、上香。有些時候,是因為患者本身的心理結構會把佛教妖魔化。所以這時候,就要注意不要強調佛教背景,最好不要說這個技術叫“慈心觀”,可以說這個技術叫“愛心發送練習”。

  慈心觀”的練習往往在治療會面中練習一次之後,需要佈置為家庭作業或者家庭練習,讓他回去練習,猶如修行一般,需要堅持一段時間。如果來訪者為佛教徒,還可以讓他聽黃慧音的《慈經》的MP3,更加具有穩定情緒的功效。因為音樂可以誘發情緒等無意識層面的共鳴,而且似乎更容易啟動腦部掌控積極情緒的通路。

   很多時候,慈心觀的練習本身容易激發患者的創傷體驗形成的認知圖式,如“沒有人關愛我,我是不可愛的。”所以很多患者在做慈心觀的時候往往會哭泣,甚至痛哭導致無法繼續。所以,治療師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導入這個技術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需要治療同盟比較穩固,並且來訪者對治療師有一定親切感和安全感的時候使用。

<本文摘自:李孟潮~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87>

 

1 則留言:

  1. 感同身受更不知是否去怨恨喊謝您們的網站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