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修行不只是在深山、在禪堂,而是要落實日常生活中的實踐,讓日常生活與修行融合為一。透過觀照腹部上下起伏,提起我們的覺性。如果我們懂得提起觀照,在一動一靜之間都能念念分明,就不會有煩惱,且能安住於當下,內心就能處於平靜、自在與喜樂。所以舉凡生活中、吃飯、穿衣、喝水、洗碗、上廁所、睡覺等等,都要保持觀照,才能讓正念相續不斷,以下列舉生活中的觀照要點。
早上在正念中甦醒~從清明觀照『腹部上下、起伏』開始練習,當你慢慢起床時,觀照「起身、起身」,然後緩緩下床,慢慢走到浴室。洗臉、刷牙時,完全醒覺地做每一個細部動作,拿毛巾時觀照︰「伸、伸;拿、拿;觸、觸;擦拭、擦拭。」穿衣服,整理床舖、打開門窗,都要專注每個動作的細節。同時要平靜安詳地做,保持正念覺照。
在大清早,戶外的空氣顯得格外清爽與潔淨,你可以慢步到公園或湖邊行禪,沒有比清淨的空氣和芬多精更能滋養生命的能源了!當你慢步行禪時,你吸入宇宙這份能源,這將使你的身心健康強壯。你做軟體操、或拉拉筋,但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動作,不要忘了加上觀照,如果你能確實執行,有一天你會覺察到,原來做運動也能修行。你也可以在樹下、湖邊靜坐片刻,正念觀照腹部起伏,讓自己全然回到當下,享受這寧靜安詳的時刻。
目前由於大環境急速變動,一般人平日生活忙碌,心除了隨著外境團團轉之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覺知』何在。更多人長期處於壓力下,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生活中的步伐荷擔著很多的焦慮不安與憂懼。如果能改以愉悅的心情和全然放鬆的狀態,在唇邊帶著微笑,安然悠閒地正念行禪,打開心門來體會平和幸福的覺受,你可覺察到腳步輕巧敏捷或粗重,也可以真正感受到身心所處的安然或沉重狀態。這樣的行禪將是世界上最健康、最幸福的人的腳步。所有的煩惱憂慮可在你步行之中一一脫落。這就是以正念愉悅的心,來到達自我解脫的方式走路。
當你吃早齋~~每一口食物帶著這樣感恩心,慢慢咀嚼五十~八十下,細細品味食物的甜美,觀照地、水、火、風四大和合運作,才能幫助我們咀嚼、吞嚥、消化、吸收這些食物,帶給我們的充足養分,也滋養我們的身心。
吃完一頓早餐,你穿戴整齊準備出門,要帶著覺知和感恩心快樂上班。在公司做事,同樣要帶著正念和清明的覺知,全神貫注,安住當下。如果你能以正念去做每一件工作,舉手投足間,保持沉穩,不慌不忙。做你當下待辦的公務,一件一件的來,不要煩惱未做的那些事,而焦慮不安,成為未來的俘虜。
如果你是個家庭主婦,吃完一頓早餐後要清洗碗盤、杯子,同樣要清楚覺知自己在洗碗。之後,可能需要清掃房子,拖地、擦桌椅,整理園藝,修剪花木或洗衣服等等繁重家務。重要的是掃地時單純知道掃地每一動作,拖地知道拖地每一動作、擦桌椅知道擦桌椅每一動作等等,每一項當下工作,保持全然覺知,不需要擔心接下來的工作。只要這樣不慌不忙,正念的投入當下的事情,你會驚覺有正念的工夫,做事一點都不累。而每個當下都能過好真實的這一刻,就是『活在當下』與明相應。
當忙完家事後,在正念中給自己泡壺茶,當你看到飲水機或茶壺,記得覺察自己正在「看、看」。伸手取茶壺時,注意「伸、伸」。放下茶葉時,注意「放、放」。手碰到杯子時,注意「觸、觸」。拿起杯子時,注意「拿、拿」。然後找個位子,不疾不徐坐下來,好好品嘗香潤可口滋味。
茶壺倒水時,注意「倒水、倒水」。杯子觸到嘴唇時,注意「觸、觸」。觸到水感覺熱時,注意「熱、熱」。要虔敬地暍它,因為從一杯茶當中,你看到好多因緣成就,才有手上一杯好茶,透過這樣觀照,你知道自己得之於眾生太多,所以要發願精進修行,以期能自利利他,報答眾生恩。
家庭主婦是最神聖的工作,為了照顧家人的健康,每天總得費神費力,辛苦的付出,照顧全家。從早餐、午餐、晚餐,洗衣、燒飯,做家事•••••,每天有做不完工作。尤其家有年幼小孩,一下子嬉笑,一下子吵鬧不休,你會被弄得精疲力盡,而後悔抱怨連連。但是透過日常生活中修習正念,你較能以冷靜的心和自我覺察,不讓急躁和憤怒干擾我們,改以平靜的心來解決和處理各種狀況,而能讓我們在行、住、坐、臥之間充滿平靜喜樂,這就是『正念的能量』。
四念處(正念的修行法)是偉大的佛陀以及歷代有成就聖弟子所採用的修行法門。二千六百年後的今天,我們有幸與他們採用同樣的法門修學,朝著同樣的古仙人道邁進,這是何等值得慶幸和感恩的。修學四念處的最大的利益和目標是去除貪、瞋、癡,因為它們是一切罪惡和痛苦的根源。祇要信心堅定,向道心切,精進不懈,按部就班照著修習,透過深觀修持的體悟,肯定能幫助你達到苦的止息--涅槃。
建議初學行者,剛開始每個星期,參加一天共修,並盡可能每個月抽出一天時間做密集禪修,透過老師正確指導,對實修方法才能有正確了解。專住修行正念,培養自己的定力,時時刻刻保持醒覺的心,讓我們不再漫不經心與散亂;同時遠離焦慮不安,擺脫負面情緒,獲得內心的平和。落實正念修行,可以達到內在喜悅、平靜和安祥。進而開發心的洞察力,了悟一切法的真實本質,揮別憂悲惱苦。摘自~四念處內觀禪修研習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